为什么比赛不能像平时训练一样发挥

 

1. 练习内容与比赛模式严重脱节
相信你和我一样,看到业余圈子里更多的一种练习情景是,两个球友站在底线为了配合彼此打更多回合,亦可能为了少捡球的考虑,总是把最舒服的球送到对方手里。如此的底线回合球除了没有角度没有落点外,也不会有额外的上旋和下旋,总之,是一种落到手边跳到腰间最舒服的容易球。下面,问题就来了。
这种最舒服的球练多了打习惯了,到了比赛,就会发现,眼下你所碰到的几乎全是最不舒服的球。最明显的例子是,球在大量上旋的作用下,落地后经常跳出你平常练习时的击球位置(因为平时总是相互借力,而不刻意制造让同伴难受的弧线和旋转)。而且,很多次回球,你都必须在移动中完成。无疑,这都是令人不再舒服的回球。也许,这时你的比赛表现会令你大感失望,但你却仍谈坚定“我原本的水平还是不错,就是比赛发挥不出来。”
据我观察,同理问题还在截击练习中表现极其明显。不少业余爱好者上网练习截击,同伴总是用尽可能一致的节奏喂给他速度、旋转、高度相同的球,他不断地截啊拦啊,飘飘然地自觉稳定性颇高。不料,一到比赛,哪怕遇到一些很容易的高飘球,居然也屡屡失误。原因何在?原因就在于他平时除了练习最常规的截击外,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截击都没练过。所以出现打不好那些电视里看似简单的高飘球也就不足为奇。
有了上述的分析,不难为之找到解决办法。比方说,练习截击时,在花几分钟找到基本的节奏和手感后,可以要求同伴无规则的打各种穿越球:高的、低的、软的、硬的、上旋的、下旋的……同样,底线和发球练习也是这个道理,要尽可能创造与比赛环境一致的练习条件。

2. 击球时缺乏身体的主动感知
这是在美国被誉为网球圣经的《网球内心游戏》一书中,作者也极力推崇的一种提高击球能力,认识自己身体能力的方法。多数爱好者在打好或打坏一个球后,毫不在意身体的具体感觉和反应,往往只是针对击球结果产生情感上的喜或悲。这样做的最大害处在于,他根本无法清楚地感知道,身体各个部分在击出好球时的前后有什么具体感觉和反应,击出坏球时又有什么感觉和反应。
举个例子来说明。当你打出一个有球速有角度落向对方深区的正手球时,你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体会握在球拍上的手出现了什么感觉;球在空中飞行的是怎样一条弧线并把它记在脑中;刚才我的引拍在什么位置;最后随挥时球拍又结束在哪里?等等。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gypdtj.com/bsgz/bsgz/46.html


当前时间: